![]() |
電影「那些年」開賣將近2個月,周邊商機也延燒到小說上,九把刀舊書整體帶動4成銷售,尤其是那些年原版小說,加上一層新的電影書皮重新上架,2個月大賣15萬本,出版社多進帳千萬;集結幕後花絮照,另外出電影創作書,同樣嚇嚇叫,比較看看電影跟小說,情節還是有點不太一樣。
書局店員:「原本收銀台是不放書的,因為最近九把刀的書很暢銷,所以我們現在就把它放在這個位置。」
連書店也破天荒,在收銀台擺上九把刀系列書籍,全因「那些年」電影帶動,舊小說跟著大賣,翻開改版電影書皮,還是5年前封面,出版社看中商機,舊瓶裝新酒,2006「那些年」原版小說,到去年暢售30萬本,但電影上映後,只多加一層新書皮,2個月就賣了過去5年的1/2,超過15萬本,出版社搭電影熱潮,多賺1千3百萬。
出版社莊主編:「電影上映之後,九把刀的書籍在書店,銷售幅度成長2倍以上,後續電影效應有貢獻我們,佔我們出版社的年度預算的1/5。」
不只原著小書,連幕後花絮照也集結成冊,打著電影創作書名號,繼續搶錢,闖出8萬本好成績,出版社不只再進帳千萬,連周邊56本小說創作,銷售也多4成,出版書商成最大贏家,倒是看看小說情節,似乎跟電影大不同。電影對白:「沒帶課本的站起來。」
電影中,男女主角高中同班坐在前後,其實2人高中根本不同班,小說寫柯景騰高中下課,常跑到社會組教室找「沈佳宜」,而現實生活真正追到「沈佳儀」的情敵,應該是好朋友廖英宏「該邊」,電影中則因為劇情需求,才改成阿和;畢竟是改編小說,無法真實呈現,電影上映近2個月,「那些年」熱潮未退,持續燒到出版業。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919/8/2yzw6.html
我上個月去隆鼻,好痛好痛,我媽為了補償我帶我去澎湖民宿玩,澎湖那邊木業、地板、實木地板業者很多,尤其水電商、酒商都很誇張,不像之前在清境民宿那樣的"清淨",由於我們家是台北油漆公司,所以當地的油漆工程、油漆公司,甚至路邊的油漆行都拜訪過一次,讓我以為是來應酬的。就連我姊夫經營的小琉球民宿,也是我老爸拜託他認識的輕鋼架公司委託那種負責介紹女傭、外勞、看護的人力仲介公司請她們的外勞搬過去的,還差點撞到神桌、神尊害我姊夫氣到不行。講到這個,之前我三姑投資溪頭住宿也被騙,那邊的防水施工做得有夠差,還得派漏水處理專業人士來弄,最後所有的髒亂還要台北清潔公司來掃,台北清潔公司雖然很快整理完,卻還是花了不少錢,害我三姑不能再投資綠島民宿。剛剛講到輕鋼架我突然想起來,那種紙木箱、紙棧板這種東西,尤其紙木箱這種遇水就爛的東西最好不要拿來裝輕鋼架之類的物品,我姊夫也差點被這害到要跳杉林溪,話說他上次還問我杉林溪住宿、溪頭民宿有什麼差別,真是敗給他了。看他最近那麼慘,我就去幫他買了一個用t5燈具做的超強手電筒,讓他可以帶顧客出去夜遊,希望他不要夜遊到台北看護、台北看護中心這種地方才好,那邊可是越遊越驚悚的地方呢。除了水電材料怪怪的,連衛浴設備都髒到不行,感覺就是有阿飄那種FEELING。之前我阿祖住的那間還強迫你要買生前契約-也就是所謂的生基,講白一點就是要為了納骨塔買個塔位啦。